寻书之旅

学生时代,博主看的小说多是 - 《无限恐怖》/ 《斗罗大陆》 / 《斗破苍穹》/ 《大王饶命》这类,动则上百万上千万字的小说,诚然故事很精彩,但是时间成本太高,一本书连载三五年是常态。

工作后加班越来越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并且随着不断的在社会接收毒打,社会经历也不断的在沉淀,那些连载的小说已经很难能让自己花时间在去追寻(还是有例外-《剑来》)。

因此,再看“小说”,会挑选那些口碑好,且自身能有代入感的去观看,比如《长安的荔枝》。

故事概要

简单来说,是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个历史典故作为起点,讲述了唐朝时因杨贵妃想吃鲜荔枝,一个底层官吏李善德为了完成把新鲜荔枝从岭南短时间内运到长安的任务,绞尽脑汁、焦头烂额,甚至掉了几层皮的故事。

稍微带点阅读理解的说:

不同于传统历史小说的宏大叙事,马伯庸以“荔枝”这一小小水果为线索,讲述了一个从岭南到长安的运输奇迹。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食物迁徙,更是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社会结构的细腻描绘。书中的主角李善德,一个九品小官,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其间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智慧与勇气,更是那个时代政府与社会运作机制的生动写照。

历史与现实

这本书为啥好?因为它确实能让人很有代入感。

书中主人公 李善德 ,为了让家人住进属于自己的房子,花光了积蓄还贷了不少钱,压力山大,变成了房奴,这和我们当下的打工人何其相似。

因为杨贵妃想吃荔枝,特地增设了一个官位专门负责荔枝,而且沿途的运输,采摘,所动用的人力都是一笔天文数字,花费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得到的结果仅仅是能将荔枝早点送到长安。

在现实中,大聪明管理层一拍脑门立个奇葩项目,高层、中层领导你推我、我推你,最后落到你这个倒霉蛋头上,而你没啥资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也没办法,只能咬着牙去办,毕竟这是上头安排下来的!!

在李善德绞尽脑汁运输荔枝的过程中,首先而来的阻力,就是流程!!流程多,而且繁琐,并且流程上的人,也不都是“人”,往往要想一个流程走通,得大人物出面,或者得付出相当大的利益。

在现实中,大公司或者体制内,最完善的就是流程,最让人头疼的也是流程。一个事情想办成,得很多人审批,推来推去谁也不做主,项目想不延期都不行。流程创造出来,好像就是用来卡我们执行层面的人的。

即便排除千难万难,将活干好了,荔枝送到了长安,领导,站出来抢功劳了。

在现实中,争功,活都是你干的,领导说小李干的不错啊,回头他拿着PPT去给高层汇报了。背锅,干得好至少有苦劳,干不好或者得罪了领导,总有背不完的锅。

这书中的一幕幕,都在映射着当下的社会,怎么能不让人喜爱,怎么能不让人动容。

荔枝,非送不可吗

把荔枝平安从岭南送到京城,真的是因为有多大的社会经济价值么?

是因为贵妃有多么的想吃荔枝么?

不是的。

贵妃想证明的,是她所受的宠爱;杨国忠所谋划的,是趁机能大捞一笔;最上面那个人想炫耀的,是自己的至高权力……这些位高权重者的“挥一挥衣袖”,让多少人前仆后继累死在途中,又让多少普通百姓如遭横祸。